中电港:“卖子”聚焦主业电子元器件分销“一哥”隐忧显现

 常见问题     |      2024-02-04 09:27:08    |      小编

  中电港:“卖子”聚焦主业电子元器件分销“一哥”隐忧显现10月12日晚间,中电港(001287.SZ)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北交所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所持广东艾矽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艾矽易”)100%股权,挂牌价格为不低于3560万元。公司表示,本次

  虽然公司愿景不错,但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貌似并不买单。今日股票低开后低位震荡,截至10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24.17元,下跌2.34%,总市值184亿元。

  钛媒体APP发现,公司此次出售的子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并且净利润亏损3000多万元,那么3560万元的挂牌价是否合理?而公司之所以出售亏损资产,或因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营利双降。此外,公司高存货和高资产负债率也让投资者感到担忧。

  资料显示,公司是一家电子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同时,公司还是境内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获得一百余家国内外优质授权产品线。

  作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艾矽易业务却与之有所不同。据天眼查显示,艾矽易成立于2018年12月,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毕风雷,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非授权分销PG电子、电商分销。根据资产评估报告,艾矽易股东全部权益于评估基准日2022年11月30日的市场价值为3560万元。

  那么艾矽易成色如何?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实现营收为9.37亿元,净利润为601万元;2021年实现营收为7.76亿元,净利润为332万元;2022年实现营收为6.19亿元,净利润为-3716万元。从数据来看,艾矽易经营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

  更为关键的是,2022年艾矽易已经资不抵债,并且所有者权益为-1625万元,3560万元的估值是否合适?

  2018年—2022年,公司营收复合年化增速达到3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公司营收规模更是达到43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时间来到2023年,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却出现营利双降。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156.98亿元,同比减少37.45%;净利润约7965万元,同比减少57.03%。对此,公司解释称,因为行业持续下行,多数应用领域的终端需求收缩,上游供给受到冲击。

  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毛利率基本上处于“低空飞行”。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中,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72%、3.87%、3.53%、3.48%,均不足4%且呈下降态势;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7.9%、7.89%、8.87%、9.4%,为公司的2倍多,且呈上升态势。

  而这一系列的问题或皆因公司轻研发。据了解,2019年—2022年中,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28.6万元、4920.76万元、7065.38万元、4159.35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0.26%、0.19%、0.18%、0.17%,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5%、0.69%、0.79%、0.75%。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03亿元、2.23亿元、2.75亿元、1.46亿元。换句线年半在研发上的投入还不及其1年在销售上的投入。

  或许是研发较低,公司在发明专利的获取上也收获甚少。截至今年4月,公司共拥有15项专利,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而在发明专利中有1项为继受取得,这也意味着,公司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公司八年半的发展就取得一项原始发明专利。

  此外,公司的客户不乏知名大型企业,为维护优质客户或难有议价权。相关数据显示,小米集团为公司2019年第一大客户、2022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传音控股为公司2019年第二大客户及2020年—2022年上半年第三大客户,富士康集团为公司2020年第二大客户、2021年第一大客户。

  电子元器件是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技术的制约,电子元器件往往是“卖方市场”,上游厂商话语权在握,能够决定产品的授权、定价与供给。而下游厂商作为其客户,决定公司的收入来源。

  实际上,由于上游供应商给予公司的账期一般短于公司给予下游客户的账期,因此,在公司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也有大量的营运资金被占用。2023上半年,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73.98亿元,而公司同期总资产为224.41亿元。

  除此之外,公司存货亦是高企。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21.66亿元、25.76亿元、104.15亿元、111.66亿元,其中2021年存货余额同比增长304.31%。与此同时,公司的存货跌价损失金额分别为3401.14万元、1.2亿元、2.06亿元、1124.32万元。

  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截至2022年末,上述两项资产合计占资产总额的78.75%。然而,公司在资金储备方面却并不充裕。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6.29亿元,与存货及应收款项动辄百亿的规模不可比拟。对此,公司需要不断从银行借款来维持经营,其截至去年底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0%,有息负债/总资产达到59.5%。这种高杠杆经营方式导致公司的偿债指标不断恶化,去年的EBITDA利息覆盖倍数为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令人疑惑的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公司却还大举分红。据统计,公司在2019年—2022年6月期间共分红1.9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20%。(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