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爱武:致富路上一起走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粗细不等的铁条和成卷的铁丝网等原料,简易的小厂房内不断传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几个村民正在车床前麻利地加工着自行车配件。“咱的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自行车配件1500件左右,现在根本不愁销路,这都多亏了靳大哥啊。”张利强一边忙活着一边向记者介绍。
张利强是邯郸鸡泽县吴官营乡东于口村人,三年前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现在,他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些改变源于三年前张利强和“靳大哥”结成了帮扶对子。
张利强口中的靳大哥名叫靳爱武是鸡泽县吴官营乡靳庄村村支书,也是该县第一个被招录的村支书公务员。“一帮一”活动开展以来,张利强成了他的对口帮扶对象。
“我是2013年3月8日第一次见到利强的,那时他生活困顿,一筹莫展。”回想起帮扶之初,靳爱武记忆犹新,“利强家当时只有几间破旧的砖瓦房,遇到下雨天屋里四处漏水,院里的小作坊满是灰尘,明显很久没有用过了。”
经了解得知,张利强一家六口人,父母年迈,子女年幼,全家仅靠七亩地过活,年收入只有六七千元。张利强曾在邢台平乡县河古庙打工,打工期间学会了自行车配件加工技术。种地不挣钱,张利强就想着在家加工配件,可苦于没有销路,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了许多外债。
“精准扶贫要先寻找贫困的根源,然后针对原因找合适的路子。”摸清情况后,靳爱武心里暗暗盘算:张利强虽然收入少、有外债,但家里没病人,没有拖累。扶贫要先扶“劲”,得先帮张利强树立起信心。“现在政策好,你又有技术,我帮你想办法,一定能富起来。”几次交谈下来,张利强的思想变得积极起来,致富路子也逐渐清晰。
根据张利强家的实际情况,靳爱武帮他制定了脱贫计划:东于口村附近有条河渠,张利强父亲年龄虽大,但身体硬朗,可以在河滩种植牧草、搞养殖增加收入;在地里建大棚、种蔬菜,张妻负责经营管理;张利强有自行车配件生产技术,家里又有生产场地,虽说目前行情不好,但如果积极开拓市场、寻求订单,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思路定了,项目有了,启动资金还是问题,靳爱武托朋友、跑银行,并以自己的工资作担保,帮助张利强从农行办理了“惠农卡”,又从家里拿出一些钱,为张利强凑了八万元起步资金。随后,靳爱武开着自家车带张利强到永年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并选购优良品种;赴山东买回二十多只杜泊山羊;陪张利强到邢台平乡和曲周等地见客户、拉订单,开拓自行车配件市场。靳爱武不遗余力,倾注真情,全力帮扶张利强脱贫。张利强动情地说:“靳大哥这么热心帮我,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PG电子官方App下载。”
张利强既当工人又当老板,原来的家庭小作坊雇来十余名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一开始工人做出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被厂家退了回来。”张利强谈起脱贫初期的情景颇有感触,“我从厂家拿回样品,一点点研究琢磨,并根据客户需要,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狠抓产品质量。”随着工人技术的不断成熟,配件合格率越来越高,市场逐步打开,张利强与一些大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销路越来越好。
在靳爱武的帮助下,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张利强的自行车配件加工发展得风生水起,先后与邢台平乡强久集团、恒驰集团等自行车生产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产品还远销国外,年收入达八万多元。张利强由原来的贫困户一跃成为村里的富裕户,到2015年底,家里的杜泊山羊繁殖到八十多只,大棚蔬菜也长势喜人,销量可观,单这两项收入就达五万多元,去年秋天还盖了五间瓦房。
自结成帮扶对子,靳爱武时常到张利强家走一走,看一看。大棚蔬菜长势如何、种羊有没有疫情、自行车配件订单有没有变化等都牵挂着靳爱武的心。常来常往,两人的感情也从帮扶与被帮扶关系变成兄弟情深,经常坐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目前,张利强计划继续扩大生产,准备在村边盖厂房,并进行童车和儿童玩具生产,走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靳爱武打算通过小额等方式帮他筹措资金,并把在童车厂做技术人员的亲戚请过来做技术指导。
“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在帮扶中就应该因人因户施策,切实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眼看着自己的帮扶户富了起来,靳爱武非常欣慰。“利强很争气,他的幸福日子是自己干出来的。”
2015年11月,靳爱武又有了新的帮扶任务。该县靳庄村的潘玉庆是残退军人,得过脑血栓,有三个孩子,家里入不敷出,生活困难。今年3月,靳爱武帮潘玉庆建起蛋鸡养殖场,又帮他联系学习电焊技术。“过两天,我带他去外地选购蛋鸡,相信经过潘玉庆的努力,一定能走上小康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靳爱武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对这句话有切身感受。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希望能带领大伙共同走上致富路,不让一个人掉队。”(记者袁佳王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