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光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行业动态     |      2023-08-19 20:23:04    |      小编

  亚光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军工电子是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深度应用于军事武器装备的综合性军工技术体系,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国防信息化中装备信息化的核心。装备信息化最核心的技术集中于军工电子行业,其中包括从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基础器件到计算机、通信系统、软件系统、传感器系统、定位系统和模拟系统等军事系统各类产品技术。

  公司电子业务主要集中在军用微波电子元器件领域,从芯片一直到模块、组件、微系统和分系统,具体对应芯片/半导体/元器件和组件/模块/微系统等产业链环节。军工电子行业分系统和系统级产品涉及的上游供应商拥有的技术具有较好兼容性,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灵活满足下游客户多种定制需求。相对于下游子/分系统以及系统级产品而言,上游组件/模块供应商的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但具有轻资产性质,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后期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是整个军工行业中民参军最活跃领域。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关于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的决定》指出,全军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国防信息化、智能化和联合作战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实战训练和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催生了大量军工电子产品的需求。在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速背景下,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国防部的数据统计,我工信息化产业产值在2020年达到了1,029亿元,同比增长6.96%;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于2020年增长至1,057亿元,同比增长6.55%。2021年我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达到5.5%。根据智研咨询预测数据,军工电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亿元。受益于此,公司所处行业十四五期间的需求旺盛,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军工行业普遍产能不足,整个军工行业将经历至少2-3年的产能爬坡期,产能不足也是制约公司军工电子板块业绩释放的不利因素。

  公司军工电子产品主要包括用于微波信号收发的芯片半导体及电路,主要应用于雷达、航天通信、导弹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尤其是在探测、电子对抗领域,微波组件占据其成本的6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在公司军工电子产品主要应用领域,雷达是覆盖范围最广的装备之一。军用雷达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范围战术情报最主要手段,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是军工行业核心技术壁垒较高、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在国防军事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广泛应用于警戒、制导、测量、导航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是军工行业高地之一。

  根据Grandview Research和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近年来高速增长,由2012年的6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14亿美元。未来随着新体制雷达诞生,我用雷达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根据前瞻数据库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工电子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3亿元。

  随着雷达技术向有源相控阵、数字相控阵发展,微波组件在雷达中的价值占比逐步提升,保守估计微波组件成本占整部雷达成本的60%以上。目前公司雷达配套设备已覆盖陆、海、空、天多种武器装备,在地基、舰载、机载等十几种型号上列装,未来随着我用雷达市场规模增长,公司作为雷达产业链供应商的订单预计将不断增长,增速预计较为稳定。

  公司军工电子产品还可应用于导弹导引头,配套产品覆盖各类导弹型号。导引头位于导弹及智能炸弹前端位置,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是导弹的“眼睛”,对导弹打击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导弹是我国战略防御和进攻中最直接的规模化打击武器。在导弹武器全部构造中,制导分系统占比为各分系统占比最高,并且随着导弹类型和制导功能技术含量不同有增强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导弹出口排名逐步上升,为国内导弹及导弹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十四五”将成为我国装备快速换装追赶国际先进军事力量及前沿技术国防装备加速突破时期,尤其是消耗性装备大幅放量增长,预计未来3-5年来自导弹领域的配套收入也将取得较高增速。根据蒂尔集团发布的《2018 World Missile Briefing》对导弹(包括制导武器)的预测,2019-2027年全球导弹产量预计共计可达到31.79万枚,产值可达到1,300亿美元以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1年4月28日国资委批复新组建中国卫星600118)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叠加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政府频频出台众多针对性政策和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和商业卫星发展。以中国航天科技000901)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到3,66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规模约为2,710亿美元。随着我国航天市场商业化的进程加速,2019年我国通信卫星市场规模上升至660.9亿元,2014-2019年CAGR为9.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6.4亿元。公司军工电子部分产品很早就应用于航天通信,范围涵盖了卫星通信、空间站通信、火箭发射过程通信和卫星互联网等,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公司全面参与了卫星研制、地面信关站和地面用户站配套任务,部分产品在核心客户中处于独家供货地位,因此,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公司来自该领域的配套业务预计也会取得较快增长。

  公司军工电子产品还大量应用于电子对抗领域。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是争夺电磁频谱权的关键手段。电子对抗设备主要包括电子侦察设备、电子干扰设备等类型。电子侦察用于战略战术电子情报搜集、辐射源目标精确识别、测向与定位,战时可用于战场监视及打击引导,主要以侦察吊舱形式装载于侦察飞机、无人机等,典型代表包括美国的RC-135战略侦察机等。电子干扰设备主要搭载在专用电子战飞机以及各类作战飞机上,前者用于实施电子进攻,后者主要用于自卫。随着未来战场环境日益复杂,电子对抗将日益受到重视,电子对抗装备投入将持续上升,随着对电子对抗设备技术指标要求提升,微波组件在电子对抗中的价值占比也将逐步提升,预计微波组件成本占电子对抗设备成本的60%以上。

  得益于当前军用无人机、战斗机等装备快速发展,预计未来3-5年来自电子对抗领域的配套收入也将获得较高增速。而第三代半导体如氮化镓器件在电子对抗领域是应用最多的,电子对抗业务快速增加将导致公司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业务快速增长。

  1、船舶工业基本面逐渐改善,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但综合成本上涨过快压缩船企盈利空间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国际航运市场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据克拉克森统计,2021年全球船舶行业新接订单高达1.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了77%。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分别为47.2%、53.8%和47.6%。其中,全国造船完工量3,97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全国手持船舶订单9,58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预测,自2014年我国游艇产业提速以来,预计2024年游艇制造业产值将会突破5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在2021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推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船板、电缆、油漆等主要船用物资分别比年初上涨14%、20%和50%。船用主机、曲轴、螺旋桨等关键船用配套设备普遍上涨25%左右。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2.3%,两年累计升值超过8%。在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与人民币的升值双重挤压下,造船企业盈利空间大幅缩小,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56.4%,但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仅16.6亿元,同比下降5.3%,主营收入利润率仅为0.6%,与上游的钢铁行业和下游的航运行业形成巨大反差。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强调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要加快在绿色化、智能化领域布局,巩固提升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未来国家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船舶工业,或将在创新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等重点发展方向出台专门的扶持鼓励政策。“绿色、智能”将成为船艇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作为专业的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非常重视新能源船艇的开发和建设,2013年以来,公司将“绿色节能”指标列入研发大纲,并持续贯彻这一理念。公司锂电船自2017年投入市场使用以来,经过市场、时间与极端高低温环境的检验,已被各客运单位肯定并推崇。如:喀纳斯湖24米、湖北汉江45米、江西鄱阳湖22米、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20米、30米安检船等。2021年,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电动船、氢燃料动力电池船艇应用、新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与各公司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深入贯彻公司“绿色轻量”的研发要求,把握新能源船艇市场发展机遇,深耕绿色航运建设。

  公务执法船艇在我国船艇市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维护海洋主权及维护水域秩序,其客户主要为政府与水上活动有关的部门,如海警、海事、海关、海监、港航、渔政、边防、水警、防汛等部门,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及周边国际局势的影响。随着我国水域开发程度的提高和水上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提高水域管理能力,上述部门对水上执法装备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海洋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争夺长远战略优势的重要领域。庞大的海域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巨大机遇。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国加强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周边国家加紧了对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争夺。2018年3月,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海警队伍转隶部队等。以上机构改革将改善我国海上执法和管理的分散局面,提升执法效率,增强我国对海洋问题争端的处理能力,同时也会催生公务执法船艇装备升级的需求。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步伐的提速,公务执法船艇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强化海洋执法力度势在必行。公务执法船也将根据海洋执法的历史使命,呈现出信息化、高性能化等新特点和新需求。

  自建厂以来,公司为海警、海关、海监、海事、公安、渔政、水政、航政、消防、边检等系统研发建造了小到6米,大到60米的各类公务艇超2000艘,在设计过程中获得的专利约150余件,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多方认可。公司将继续以“打造行业数一数二企业独特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

  亚光科技系由原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鸟”)在收购亚光电子基础上改名而来,太阳鸟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化船艇系统方案提供商,连续多年复合材料船艇产销量居行业领先。2017年9月,上市公司太阳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对亚光电子的收购,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军用微波射频芯片、元器件、组件和微系统上市公司之一,是我用微波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之一。

  子公司亚光电子以军工产品为主,前身为成都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系由原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又称国营第970厂)改制而来,与中电科XX所和XX所并称“两所一厂”。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建立投产于1965年,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是我国第一批研制生产微波电路及器件的骨干企业,也是我用微波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50多年来,亚光电子一直致力于微波和微电子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MCM、SIP、SOC和MEMS等微波电路前沿技术领域都有一定建树,始终处在国内军用射频微波行业的前列。产品覆盖频率从几十MHz到100GHz,实现了频率全覆盖,产品全覆盖,应用平台全覆盖,先后承接了众多国家重点工程、武器装备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任务。

  亚光电子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微波电路及组件(合称“军工产品”),其产品作为雷达、电子对抗和通信系统的配套组件,长期应用于各类航天器材及机载、舰载、弹载等武器平台。亚光电子基于长年、广泛的项目经验,已建立了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产品性能出色、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高集成度、全面定制化的方案。

  亚光电子的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①应用于星载、机载、舰载、弹载和地面平台的雷达:预警雷达、火控雷达、测量雷达;②航天器有效载荷:载人飞船、军用卫星、民用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北斗系列、天宫系列、神州系列、鸿雁、虹云工程和国网星众多批次、通信、遥感、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等;③通信导航:北斗导航系统、塔康系统、军用微波通信系统;④应用于地面、机载、舰载、星载的电子对抗系统;⑤导引头:配套导弹包括陆基、舰载防空导弹和反舰、巡航、空地导弹,以及空空导弹各个子系列等。

  亚光电子准确把握军工电子发展的小型化、国产化两大趋势,积极开展新产品战略预研。目前亚光电子在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级封装(SIP)设计与生产、MEMS设计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推广反响热烈。同时,亚光电子还从事安防及专网通信等工程类业务(合称“民用产品”)。在安防领域,亚光电子自1983年起便涉足民用安防领域,是国内最早期能提供安防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商之一,在银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专网通信领域,亚光电子目前能够针对公安、、消防、政府、交通等部门提供个性化的专网无线通信应用和解决方案。

  军工产品的研发模式有四种:一是定制模式,客户提出项目指标要求,经过技术协议确认,由公司负责研制;二是厂校联合/厂所联合模式,利用公司在某一领域技术优势与相关研究所或高校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或者利用联合方市场优势推广产品;三是以研带产模式,以国产化替代为目标,实现某些进口产品对标研制;四是预研模式,公司内部根据市场前瞻判断,确定战略性技术和产品,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完成技术积累和样品生产。

  军工产品原材料分为常用材料和非常用材料两种。常用原材料、辅料及元器件备料实行集中采购;非日常耗用原材料按订单配套生产需求提请报批采购计划。采购渠道方面,原则上从公司合格供方目录中选择,合格供方目录未能涵盖的,以及个别零星原材料采购,经审批可目录外采购。

  军工产品生产模式有两种:一是以销定产,它是亚光电子主要生产方式,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技术方案,合同正式签订前一般有前期项目跟踪、预研、定制化设计过程,合同签订时以技术协议方式确定最终技术方案,再由生产部、质量部等完成制造、质检、发货等过程;二是预先生产,以确保用户能够根据产品型谱随时定购产品,适用于部分通用性强、使用量大、技术成熟的货架类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如壳体加工等采取外协或外包方式完成。

  军工产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项目定制、招投标、议标等形式直接与军工厂及相关科研机构签订合同获取订单,其中项目定制为主要方式。军工产品销售需要通过军工客户的供应商资格审查,进入其合格供应商目录,根据合同安排生产,完工交付产品,客户核对产品测试报告无误后,实现销售。若该产品应用于重要武器装备,发货前客户到亚光电子现场验收。代工类服务销售,亚光电子与军工客户签订服务协议,在规定周期内向客户提供成果,包括产成品、试验报告等,客户下厂参与检验过程,确认试验报告无误后,实现销售。

  公司从事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研发、设计、建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从新产品开发、应用设计、产品制造到维修保养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智能化高性船艇产品共有商务艇和高性能特种艇、游艇三大系列。公司成立以来为装备部队和地方驻军提供军用冲锋舟、指挥艇和摩托艇,同时为各地人武部、公安、海事、海监、海关、渔政等水上执法和防汛抢险部门生产各种规格的特种用途船艇,并为华为、格力、万达等知名企业提供了游艇游船产品和服务。公司是国家小型船艇装备动员中心,曾获亚洲最佳船艇供应商、中国最佳船艇品牌金帆奖、中国工业设计十佳创新型企业等殊荣。

  太阳鸟船艇按用途分为游艇和特种艇,其中游艇又可分为私人游艇和商务艇;主要用于个人休闲娱乐、商务活动、水上旅游观光、水上执法以及军事等领域。按材质分为玻璃钢船艇和多混船艇。

  公司在产品设计建造中广泛采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玻璃钢)、钢和铝合金等多种材料,可生产船长60米以下玻璃钢船艇,船长100米以下全钢质、钢-玻璃钢复合、钢-铝合金复合、全铝合金和铝合金-玻璃钢复合等多混船艇,可满足国内外多种类型商务、旅游、休闲、运动和公务执法船艇的市场需求。

  公司管理层、设计研发团队中船艇技术专家众多,均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工程化实践经验。同时,公司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业已打造出一支高效专业的研发团队,在智能集成设计、节能减震降噪、焊接及无痕装修等方面的技术已为用户和业界所广泛认可,不断实现“打造业内数一数二与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标。

  公司研发投入主要是按照“绿色轻量、理念导向、智能模块、虚拟制造”的要求,进行新船型设计与开发、复合材料工艺改进及材料检测、新型船艇模块化设计及标准化设计。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产品性能和丰富产品线结构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美誉度,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完成。公司不仅是国内少有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船艇企业,而且先后与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上游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研发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为企业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材料及零配件的采购环节是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司整个采购运作模式在ISO9001质量规范的框架下进行。主要原材料及配件直接向国内外供应商或其经销商采购。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以总经理领导下的采购评审委员会作为采购业务决策机构,供应部为采购业务具体实施机构,对采购市场、供应商情况、库存情况进行分析,并定期提交采购评审委员会审议。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和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评审制度。供应部根据生产部门的要求初选5至10家供应商作为备选供应商,技术部负责初步评审相关技术资料,生产部负责小批量试用,再经过公司内部统一评审确定最终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大规模使用。对于大宗原料采购,如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采用年初招标方式,以固定价格签署全年采购合同,当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小时,继续执行合同约定价格,即价格固定不变;当价格波动幅度超过一定幅度时,价格随之协商调整,重新确定采购价格。公司采用年初招标方式,确定大宗原材料供应商,以固定价格模式签署全年采购合同,一定程度上锁定采购成本,避免了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对公司的影响。每年年终对供应商年度表现进行评审,以确定“长期供应商”的资格。经评审合格的长期供应商,能够稳定公司原料质量,并对公司提供相对优惠的价格和付款条件。公司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行业地位、技术优势、质量、交货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供应商资格。

  公司船舶建造采用以订单生产为主的柔性生产模式,即按订单组织生产的同时,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对产品品种与产量做快速而灵活调整的生产方式。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造船企业向现代造船企业的转变,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初步实现了集成化、标准化生产。由于船艇本身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而船艇客户的需求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在传统造船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离散型生产,作坊式装配制造。传统造船模式的缺点在于:首先,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协同性差,建造效率低下,船艇建造周期长,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其次,生产工序未实现标准化、简单化,对工人的熟练度依赖较大,易出现施工不合要求、返工等情形,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公司在集成化设计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在造船领域的集成化、标准化生产。公司将整个造船过程分割成若干标准化模块,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不同的模块合理搭配,形成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司这种将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标准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亦可称作变批量生产。公司集成化制造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初步实现了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统一,是公司生产模式方面的一项创新,提高了公司响应市场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针对船艇行业需求个性化的特点,公司引入个性化营销模式,通过顾问式服务、体验式营销,为客户定制最优的船艇解决方案。公司营销部门在方案提供、产品设计、生产、交付、使用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中实行全程介入,为客户提供最具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各项需求。

  我国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中,亚光电子与国内某两所并称为“两所一厂”,占据着国内微波电路及组件的重要市场份额,其中,两所市场份额相近,借助国有体制优势领先于亚光电子,而亚光电子又领先于“两所一厂”之外的其他科研单位和企业,近年来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亚光电子与两所既是竞争关系,也存在相互采购合作关系。其中,两所在标准产品门类及产品性能上各有优势,而亚光电子的接收组件、控制电路、微波二极管、微封装电路是传统优势产品,航天领域市场份额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近年来,三家企业在非标产品,尤其是微波组件/类产品方面的竞争比较激烈,从型号配套历史来看,亚光电子接收组件/模块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行业其他竞争者,多为在“两所一厂”后进入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的体量较小企业,客户资源积累少,质量保证能力弱,产品门类窄,相对而言在单一功能性产品上具备部分比较优势,但还远远无法竞标大型配套任务,营收规模相较前三家差距较大。总体看,后进入者在技术实力、工艺水平、产能、客户覆盖等综合能力上短期内还无法与前三家抗衡。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船艇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企业,是国内首家游艇制造上市企业。作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备多类船舶生产资质,吸引了海事局、港航局等各领域优质稳定客户资源,客户粘性较好,具有明显的地方区位优势及特种船舶产品制造优势。公司拥有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储备,公司创业和管理团队在船艇行业从业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产品门类齐全,经过几十年技术积累与升级,标准化产品型谱丰富,多达300项以上,应用场景多,形成了涵盖陆海空天全空间领域的雷达、导弹导引头、电子对抗以及航天通信领域稳定的市场需求,在历年列装型号配套中,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体量。其中,非标类产品性能出色,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可为客户全面定制,拥有深度合作的大客户超过二十家。

  基于长年、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已建立起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半导体设计技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组装技术、互连转换技术、测试技术、环境试验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产品研发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叠加和创新,形成了半导体器件、单片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微波组件与系统四个层次,通过研发、设计、试制、生产紧密配合,形成了快速迭代的综合技术能力,紧跟新时期军工产品装备研发周期短、小批量、多批次、快速技术更新的发展趋势,产线建设齐全,拥有多条贯标生产线,质量保证度高,为国家重点工程、武器列装大型配套能力强。

  公司准确把握军工电子发展小型化、国产化两大趋势,强调自主可控,积极拓展新技术路线,开展战略预研。在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级封装(SIP)设计与生产、半导体MEMS设计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产品进入市场推广应用阶段,为发展小型化能力及全面提升国产化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也紧密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布局了宽带多模接收、被动侦收等技术方向,已经研发成功宽带T/R组件,多通道接收机、宽带被动侦收接收机等,为下一代雷达、导弹导引头、卫星通信的宽带多模工作、被动侦收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产品基础。

  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均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包括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三年以上供货的客户已超过200家。配套产品覆盖领域包括军用雷达、导弹导引头、电子对抗、通信导航、遥感遥测等。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了各个细分领域最领先的整机院所,体现了公司技术实力与生产水平。亚光电子在为核心客户开展定制化服务基础上,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与核心客户开展战略预研、项目合作投标、产品线代工等方式,与大客户逐步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对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更准确,对技术路线跟踪更紧密,能够保证公司核心产品在技术发展上的稳定性、延续性,具备获取长期订单的能力。

  多年来,公司智能舰船业务规模一直处于行业前列,拥有一批专业的智能舰船设计研发团队,以及国内首个游艇专业博士后工作站,并通过院校长期合作,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游艇工业设计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拥有多项舰船专利,有多项改写行业历史独创技术如:多混材料技术、多混设计技术、多混工艺技术、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绿色设计技术、超高速艇双断级设计技术、游艇工业设计技术、多用抗撞护舷等。智能舰船集成多项智能技术,尤其是电力推进新能源智能舰船替代需求巨大,可充分发挥成都亚光的电子技术优势,具有良好的平台发展优势,军船与无人艇也逐步获得批量订单。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微波领域,核心人才须具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磁场技术及微组装技术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军方客户需求、雷达、导引头以及航天通信领域发展趋势、产品工艺方案、工程应用环境等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而智能舰船业务也是高技术多专业的集成应用平台,对人才团队的要求也非常高。

  公司在吸引专业人才方面,提供了区域内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丰厚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勇于提拔锻炼新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已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务实、对微波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舰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团队。

  公司中层以上核心人员80%有行业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各自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微波行业、智能舰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在技术路线整体规划和产品布局方面具备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和捕获机遇,并有效付诸实施。一流的人才团队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报告期内,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压力,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以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为指引。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大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夯实五大基础,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和疫情因素等不利因素的挑战,保障产品及时交付。

  (1)市场营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787.95万元,其中,军工电子业务收入121,695.20万元,船艇业务收入27,547.04万元。军工电子板块方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代工产线等方式与核心用户深化合作关系,紧密跟踪重点用户的核心配套需求,促进了技术能力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定点”供货产品数量和金额。根据公司市场部门统计,报告期初在手订单4.48亿元,报告期新签订单12亿元,报告期末在手订单为4.85亿元(均不含备产订单)。

  智能船艇板块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服务为抓手,通过SCRM的客户关系管理,加强销售渠道与平台建设,提高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先后实现香港海事处26米铝合金巡逻艇、武汉轮渡公司200客锂电推进客船、某机构16米无人艇等项目的销售,报告期内合计签署船艇订单4.97亿元,其中公务艇订单为2.65亿元,占比54%。

  (2)研发创新: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自主创新与核心关键技术能力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8,047.35万元,占营业收入11.37%,同比增长22.93%。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船艇领域相关专利授权26项,电子领域相关专利授权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船艇领域相关的专利201项,电子领域相关专利59项(前述专利均为已获授权且处于有效期内的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9项。公司军工电子板块方面,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电子元器件替代研制项目,力保项目计划节点执行,同时面向用户开展MMIC芯片推广应用工作,2021年度MMIC产业初具规模,内配外销芯片数量同比增长167%;持续推进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高密度集成封装微波电路”并取得一定进展;针对当前“卡脖子”技术问题开展需求调研、论证和立项评审工作,包括大功率GaN芯片和微波基板工艺攻关等首批5个项目通过评审并开始执行;取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复某组件生产线万元、批复某二极管项目补助300万元,同时某能力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700万元已到位并将按计划开展结题验收工作。

  智能船艇板块方面,公司聚焦智能船艇与绿色船艇的研发与生产,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电动船、氢燃料动力电池船艇应用、新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与各公司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报告期内设计完成68英尺电推游艇、21米氢燃料双体游览船、40米纯电动游览船和30米级锂电池工作艇,深入贯彻公司“绿色轻量”的研发要求,深耕绿色航运建设。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850高速智能无人艇;2021年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成功下水。

  (3)质量控制:持续推动质量体系建设及改进计划。强化溯源体系和计量管理,加强来料检验,强化过程控制,提升产品总体合格率。实施全员和产品全流程质量监控,执行严格质量标准,实施有效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产品质量可靠性。报告期内,成都亚光通过了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年度现场监督审查,四条贯标生产线通过了复评和年度监督审查,持续推行航天五院过程控制能力体系(PCS)建设,实现CAST元器件全部覆盖要求。

  智能船艇板块方面,公司通过了CCS四大管理体系换证审核、GJB管理体系换证审核、亚光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获2021年度湖南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4)生产供应:军工电子板块方面,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信息化)项目,通过建设PDM系统、MPM系统、MES系统等强化产销计划的联动性管理,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为生产的规范作业提供了依据,通过确立标准化的工艺技术以及工艺优化,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强产品调节能力;继续加强供应商过程管理,实施供应商战略合作新模式,优化仓储运营管理,提升物流效率。报告期内,通过开发标准QFN封装模块改善复杂组件的生产性、开展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的专用工装研制等方式,有效开发和挖掘了产线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推进公司扩产技改计划,2021年技改总投入超过2亿元,增加各类设备仪器约1000台套,改造生产净化厂房超5000平方米。完成成都高新西区扩产项目,新增T/R组件生产线年末达到试生产状态,预计2022年可达到本部T/R组件产能的1.5倍;完成MMIC后道生产线扩产改造和技改项目,产能达到改造前的200%;完成本部1号楼二楼生产场地改造,预计2022年可形成新增20%年产能。

  智能船艇板块方面,持续加快标准化、模块化推广与应用,引进先进制造理念与方式,提升整装化率。报告期内按期推进生产和交付计划,顺利交付上海客运轮船有限公司410客位双体铝合金高速客船、厦门轮总海上客运旅游有限公司350客位双体铝合金高速客船、福建海事局沿海30米巡逻船、全国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等多艘船艇,获得客户的高度赞誉。

  报告期内,由于军工电子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以及船艇业务持续承压等主要因素,导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8,724.89万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6,552.51万元),确认信用减值损失6,364.64万元,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938.55万元,同比下滑3,515.56%,具体情况如下:

  (1)报告期内,子公司亚光电子及广东宝达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导致并购形成商誉存在减值迹象,其中亚光电子军品在手订单充足,但由于成都西区新建产线实施进度晚于预期,直至2021年年底才开始试生产,部分订单收入确认晚于预期;广东宝达的船艇业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预期业务恢复期较长。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66,552.51万元。

  (2)报告期内,因部分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延长,船艇板块少数客户经营困难,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确认信用减值损失6,364.64万元。受公司船艇业务持续亏损影响,船艇板块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对船艇板块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经测算,2021年确认相关设备、存货等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2,172.39万元。

  (3)报告期内,由于船艇主机等核心零部件进口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交货周期大幅增加,船体建造环节的施工及交付进度延缓,部分货款回笼受影响较大,导致2021年公司船艇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35%,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折旧摊销费用高企,导致船艇板块的亏损进一步加剧。

  (4)报告期内,军工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121,695.20万元,同比增加1.63%,但毛利率存在一定下降,主要因素是公司为占领市场进行了战略性让利,产品定价有所降低;同时,军方审价情况增多,产品定价趋于参考军方审价标准,此外,受疫情影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部分物料价格上涨,影响了毛利空间。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军用电子产业市场前景较好,公司产线年军工电子订单将进一步提升从宏观政策方面来看,中国周边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严峻,国家必将加大军事装备投入强度;提升

  军用关键配套产品的自主保障能力,将带来军用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都对公司军工电子业务的发展更为有利。

  从行业景气度来看,微波电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卫星、舰船、军机等武器装备以及民用通讯、航空管制、卫星地面系统、物联网、智能交通、安全防盗、电子周界、气象探测和毫米波自动防撞系统等领域。这些领域是这些年国民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从而带动微波电路和器件产品快速发展。

  从供需情况来看,军用电子产品为国家十大军工集团及各军兵种下属各厂所配套,在军工配套方面,目前电子设备已成为现代化武器系统的主导和核心部分,电子设备所占费用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微波电路及器件需求旺盛。

  从内外环境变化来看,自中美贸易战以来,我国把武器装备的自主可控提升到空前高度,从基本原材料到制造工艺均要求国产化,给公司带来极大机遇。公司相当部分产品有机会实现面向用户的国产化工程配套。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我国低轨航天星座工程拉开序幕,天地一体化星座互联网带来巨大商机,公司已有累计50多款产品面向该工程配套,且公司是某些重点客户的定点供货配套单位,核心产品处于独家供应状态;另一方面产品越来越趋于集成化和一体化,微系统概念更多出现在新研发产品中,高密度微波模块势必成为未来产品主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步伐的提速,公务执法船艇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海洋公务执法船需求将大幅增长。公务执法船艇将呈现大型化、多功能化、多材质复合的发展趋势,大型多材质复合船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公司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新船型的研发推广力度,积极对接特种艇客户需求,高质量按时完成客户下达的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则加快拓展铝合金高速客船等多混船艇产品、新能源智能船艇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努力改善船艇业务的业绩。

  公司为军用射频微波领域第一梯队,未来一方面要巩固微波集成电路领域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前瞻研究,加大以下重大专项研发实施力度,未来重点技术投入方向包括:

  1、核心射频芯片:大力扩大芯片研发团队规模,形成设计、封装、测试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集中突破砷化镓/氮化镓射频芯片关键技术,在芯片制造领域与国内流片厂深度合作,打造完整的新型半导体射频芯片产业链,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对外芯片设计、流片、测试和封装的整体芯片设计外包业务;并以5G/6G射频前端芯片和光通讯芯片为突破口,加快民品芯片设计服务拓展。

  2、微波组件和电路:利用SIP、MCM技术,对现有微波组件和电路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高密度集成、小型化、高可靠和低功耗目标,进一步巩固既有市场地位。

  3、半导体及微波基板关键工艺:现已拥有完整的微波电路板生产线、硅基半导体生产线,二极管、三极管生产线,基于上述设备进行半导体关键工艺技术升级,为大规模应用SIP、MCM技术奠定基础。

  4、MEMS系统:国内军民两大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目前产品技术水平与中电科某两所处于同一水平,后续拟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以缩短与前两位的差距。

  船艇技术、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大数据”智能应用,正推动着智能船艇加速出现,未来10~20年船艇智能化发展将是决定未来船艇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雷达是船的眼睛,以雷达产品为主导的船用电子技术是高科技船舶核心技术,特别是无人驾驶船舶与智能船舶,船用电子应用与发展是提升船舶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船电技术决定了船舶平台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与智能化水平,是各国船用科研项目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技术。公司将借助军工电子方面的优势资源,升级与补充船电技术,通过智能驾控船艇平台,提升智能船舶制造能力,以现有无人艇及特种艇技术为基础,扩大智能船舶业务,瞄准未来公务艇、交通艇、游览船、游艇、特种艇、巡逻艇、无人船等产品需求,以降低驾控难度、提升用户操控体验为目标,研究开发智能驾控船艇平台技术,构建辅助船艇驾控平台或无人智能驾控平台,适应不同航行水系、航道环境和靠泊条件。

  公司将持续加大电子业务产线投入,确保成都高新西区新建产线年中实现批量生产,推进成都亚光迈威龙潭基地以及长沙园区电子产线建设。强化提升现有产品与生产线的关键技术能力,发挥产能规模与成本控制的协同效应。船艇业务方面强化成品与量产船销售,力争尽快实现业绩改善,整体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将重点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加快国产化替代产品、GaN大功率产品等研制进程,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打造T/R组件精品示范线,建设工艺标准化、工序自动化、检测智能化智能平台,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和研发成果产品化。船艇业务将研发重点放在“绿色、轻量、新能源、批量量产”,紧贴市场需求,打造现象级产品。

  公司将建立集中采购中心,结合生产计划,实施物料集中采购管理。结合原材料市场具体情况及公司需求,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通过集中采购优化供应链管理,发挥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提高采购计划管理效率,充分保障生产需求。

  公司将持续提高治理水平,结合市场环境及业务发展情况,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优化公司制度建设,加强内部规范运作。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治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司治理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重大风险管控与预警,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由于军工电子产品技术性能及研发时间进度要求高,相应军工产品的研发难度较大,对相关行业涉军工企业的研发实力及研发投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PG电子平台,如公司不能密切跟踪军工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进行产品前瞻研发,并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或者竞争对手在相关产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其他替代性产品,将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军工产品研制需经过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等阶段,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周期较长。根据军方现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只有通过军方设计定型批准的产品才可在军用装备上列装。如果公司新产品未能通过军方设计定型批准,则无法实现向军工客户的销售,将对未来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密切跟踪客户及终端客户需求,加强联系沟通,充分发挥自身产品及客户优势,把握客户需求趋势及政策优惠动向,提高项目质量,获取更多项目经费,化解产品研发未列装等风险。

  公司军工电子业务占比较高,其主要产品的最终客户为国内军方,对军方市场依赖性较强。未来如国家调整国防战略、军工产业政策,或者削减有关支出,及公司不能保持现有产品竞争优势,不能有效开发新产品及新客户,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军方采购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在“十四五”国防建设计划落地后,每年军方将根据下一年度国防建设需要和国防预算编列军工产品采购计划,然后向各军工产品承制单位下达采购订单。不同年度订单的具体项目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呈一定波动性特征,且常在五年计划初期订单需求较低,往后逐步升高。虽然从国防建设总体需求来看,经军方定型批准产品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较大市场需求,但军方订单的上述波动性特征导致了公司部分军工产品在不同年度销售具有一定波动性。

  公司下游军工企业客户受预算及产品定制化等因素影响,多在上半年制定装备预算及采购计划,随后的采购安排、预研、定制化设计、验收、结算等过程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因此可能导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密切把握客户需求趋势,加大货架产品准备,在优先满足军品订单生产的前提下拓展民品市场,平衡产能资源。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军工科研院所、军工厂等,客户信用良好且实力较强,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相对较低,但仍不能排除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及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提升客户服务,加强联系与沟通,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对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应当取得相应保密资格。目前,公司已取得军工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在生产经营中始终将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严守国家秘密。但是,未来不排除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国家秘密泄漏的可能,如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军工电子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稳定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并自主研发为主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成果,其中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人才争夺将日益激烈,不排除未来核心技术人员存在流失的风险。尽管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和实施严格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并与技术研发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等措施来加强对核心技术信息的管理,未来仍不能排除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一旦出现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流失、核心技术信息,公司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将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生产基地不断增多,资产、人员规模持续扩张,产能进一步扩大,各项固定费用尤其是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持续快速增加,若公司的营销能力及订单增长与公司上述固定费用增长严重不匹配,将给公司的利润增长和现金流带来较大压力,存在盈利能力下降,资金链紧张等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资金运作和风险决策水平,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商誉占公司期末净资产的比重较高,商誉可收回金额受未来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增长率、折现率等参数影响。若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和销售增长率下滑,或未来股东内含报酬率提高导致折现率上升,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商誉发生减值,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存在因商誉减值而大幅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利用自身经营经验以及行业资源,加强对被收购公司管理,通过成本管控、责任制管理等方式提高内部运营效率,提升管理效益,努力提高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公司船艇所需关键零部件采购产生一定影响,国内疫情在报告期内出现反复,可能对游船、客船等业务拓展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经营业绩会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应对措施:公司积累了应对疫情的经验,会根据情况提前备货。公司将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加强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司经营及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前期影响船艇业务亏损的因素尚未完全消除,未来船艇业绩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存在持续亏损。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新船型研发推广力度,积极对接特种艇客户需求,高质量按时完成客户下达的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加快拓展铝合金高速客船等多混船艇产品、新能源船艇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努力改善船艇业务的业绩;加快推进盘活闲置船艇资产;同时根据船艇业务后续发展情况及态势,择机对船艇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整合或者其他运作,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