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彩电市场回顾及前景预测2020年彩电市场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大家都很忙。大部分企业和掌门人忙着直播带货;有些
据预测,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进一步收缩,全年零售量约为4613万台,同比下降3.3%;零售额约1262亿元,同比下降约5.8%。
自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突破5000万台的天花板之后,彩电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新周期,规模在这边缘徘徊,增长速度放缓,进入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使存量竞争的彩电市场更加雪上加霜。据奥维云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彩电行业市场零售量为2089万台,同比下降9.1%,整个市场呈现出了“低需求、高集中度、大促不旺、产品同质、低价竞争”等特征。
受到韩系面板厂产能减少、海外需求旺盛、国内前期疫情、备货旺季来临等众多因素影响,6月起上游液晶面板价格进入暴涨通道。其次,受成本上涨影响,多数品牌快速回调产品零售价,十一大促期间市场均价走高,大促价不降反升。其中线元,涨幅27.4%,线%。
事实上,价格上涨既是整机厂商的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有意为之。多年以来的低价竞争已经让整个彩电行业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在不久前洛图科技《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报告中显示:2020年PG电子平台,国内市场本土品牌小米、海信、创维、TCL、海尔、康佳、长虹等占据销量TOP7,这7大品牌在2020年国内本土市场全年出货达到3969万台,同比减少10.7%。
排名第一的是小米(含红米),虽然从全年来看,小米悄无声息,即便是在年中经历了和荣耀的纠纷,但出货量说明一切,约为900万台的出货量傲居群雄之首。
第二和第三难分伯仲,海信和创维以几乎相同的710余万台出货量紧随尾随其后。但比较有意思的是,海信的市场营销活动贯穿整个2020年,明星直播一场接一场,但依旧未能转化成规模效应。
第四是在全电市场已经排名第三的TCL(含雷鸟),其在2020年在国内市场出货量为700万台,相比老对手海信、创维这两者有10万台左右的差距。
第五是出货408万台的海尔,成为Top7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增长4.6%,也成功超越了长虹和康佳。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小米、海信、创维、TCL、海尔、长虹、康佳这七大国产品牌基本上占据国内本土市场的“大盘”,差不多占据7~8成的份额。
而剩下的3成不到的份额,则是由索尼、三星、LG、夏普、飞利浦等外资品牌以及华为、荣耀、乐视、PPTV、OPPO等互联网品牌在“厮杀”。
2020年在品牌方面的重大事件有两个。一是OPPO、云米的进入,二是荣耀从华为系正式分割。从目前来看,OPPO进入电视行业试水的成分居多,云米则是补充其智能家居产品线,以形成闭环。荣耀从华为体系剥离后,华为迅速拉长了产品线,向中端价位产品延伸。
虽然从规模上看,目前品牌已形成格局。但不难看出,小米的领跑和海尔的逆袭背后是两大集团在智能家居方面的突出优势带动了电视的发展。而从长远看,有机会逆袭的品牌不在少数,正在发力智能家居的集团化品牌和从手机圈跨界而来的品牌都有平等的机会。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大国,产量占全球70%以上,内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25%以上,出口量可以满足海外需求的75%以上。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所有技术水平和创新都代表着全球。
目前,整个行业基本摆脱了“缺芯少屏”局面,在面板领域,中国已有9条8.5代以上高世代面板线投产,国内面板产量已经占到全球近一半,未来还至少新增6条10.5代线;在核心芯片领域,晶辰半导体和华为海思迅速崛起,并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国家、资本、企业对显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加大对面板、芯片、传感器、软件框架、云服务、大数据等各方面的投入,未来智能显示技术将进入强人工智能阶段,彩电联控“万物”成为可能。
放眼2020年的中国彩电行业,OLED、QLED、Mini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取得技术突破,整个显示产业在技术层面迭代速度急剧加快。
围绕8K的发展创新和迭代也在持续。夏普、三星、创维、海信等品牌都在积极布局未来的产品制高点。
另一方面,包括“智慧屏”、“智能大屏”等概念的出现,都预示着众厂商都已将电视的概念淡化,以积极拥抱智能家居的姿态,抢夺时代的家庭终端入口。围绕着一系列场景化的功能开发和生态的拓展在2020年也格外热闹。
展望2021年,中国彩电市场将是怎样的走向目前尚无法推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品牌方面,专业厂商和手机圈厂商围绕智能家居生态争抢生态资源以及家电企业(没有电视品类的品牌)将成为常态;在技术发展上,虽然短时间还很难出现规模化的划分,但技术类别的梯队将逐渐形成,也将为未来的时代交替打下铺垫。2021年的中国彩电市场增长与否不能确定,但注定将继续精彩纷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举报投诉
升温,这使客户可以将AI应用于营销,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等用例。国外的Google,Microsoft和Amazon以及国内的百度,华为
的重要新趋势有所了解,行业媒体采访了各行业厂商的高管,以获取他们的思想和见解,以及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
本帖最后由 我爱方案网 于 2023-2-20 14:17 编辑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发布
7月1日—3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CMEH已成功举办二十七届,展出内容全面涵盖了包括医用电子、医学影像设备、病房护理及辅助设备
制造2025》战略的指引下,无线充电在手机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其次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
营销体系。不过面对国美和苏宁高昂的进场费用,乐华的渠道策略却主要集中在商超、电子商务等。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
从Decawave第一颗广泛商用的UWB芯片DW1000上市至今,已有5余年的时间,室内精准定位
9月【中文版价格】: 打印版:6000元;电子版(pdf):6500元;两版合价:7000 元
,人机协作概念已然站上了风口,特别是上海工博会上,有关协作型机器人新产品纷纷首次亮相,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
,传统家居照明企业积极向LED照明转型,新兴LED家居照明企业奋力直追。为了抢占LED这块
谈起DIALOG,圈内朋友肯定会想到他的蓝牙产品,比如DA14580及今年发布的DA14530;DIALOG的蓝牙产品以领先低功耗,极高的性价比,稳居全球BLE
的长期动力,各家分析师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他们在一场于美国举行的晶片业高层年度聚会上表示,中国将会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也几乎不可能
国内拉绳式位移传感器作为长度测量和自动控制的核心部件,在我国科学研究及自动控制中以愈来愈普遍。位移控制及显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农林机械、交通运输、环保设备
到消费者手中,是智能家居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众多用户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方便、智能生活。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关
消费者手中,是智能家居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众多用户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方便、智能生活。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关
整流器公司(InternationalRectifier;IR)等大型厂商的竞争或并购压力。Yole估计,2015
三网融合的加快推进,汽车消费补贴、3G通信网络的加快建设以及家电下乡等等***措施,都预示着在今后几年中,中国的线束
不断提高,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被广泛使用,对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美化城市和作为一个外向型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车载MCU的全球销售额将达63亿美元,其中一半为环保产品(英文发布资料)。预计车载MCU的08
全球销售额为53亿美元。Gartner认为,以燃料价格上涨和环境问题为背景,混合动力车等高燃效汽车的销量越来越大,这将推动MCU
规模将在2012达到103亿美元。在这当中,高亮度和超高亮度LED总共将占到约44.5亿美元;几乎是2007
在5300万台,这个数量是2010年的1700万台的3倍,增涨速度非常迅猛。毫无疑问,最大的赢家还是iPad2,独占了超过60%以上的
2018年的发展形势。西蒙·福雷斯特(Simon Forrest),Imagination
出货量为3460万台,同比下滑2.8%,其中三季度出货量为1220万台,同比大幅减少7.4%,下滑幅度进一步在加大。
整体零售量515万台,同比减少19.5%,2月份持续下降,零售量 179 万台,同比-27.1%,幅度非常大。
零售量同比减少19.5%、27.1%。无独有偶,在中国疫情基本控制的时候,全球其他国家疫情相继爆发,全球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
假日季恢复增长。在四季度增长 2.4% 之后,2021 年可迎来 4.4% 的增长。显然,供应链的快速恢复和显著增长,推动了智能机手
注入了全新动力,AMD、Intel、NVIDIA 等制造商不断祭出杀器,而以联想、华为为代表的终端厂商也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不少真香的产品。所以在年末的时间点上,我们有必要去
一年的话题,而今年就如同一块被7-zip vvip超级压缩过一般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
增长了12.6%,还是保住了不错的增长。我们看到,TOP3厂商是华为、H3C和浪潮,他们都保住了增长。华为依然排名第一,增速
年,“新基建”得到进一步发展,5G基站、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加快建设。而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得到快速发展。
上其实除了这两个新特性外,也有不少其他的新东西新事物,包括300Hz的笔记本、DSC显示器、更多的Mini LED背光分区等等,现在就让带大家一起
业经历了整整一年的艰苦挑战。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几乎月月都有新的课题冲至眼前。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外贸订单交付延迟,面板整体供应偏紧、制造成本大幅上扬,以及贯穿全年的内销需求低迷和渠道巨变,无不考验着
大多数应用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而闻名。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Nordic预计这种技术的采用将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