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产品与市场的“独门秘籍”从字面上理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由此我们又会联想到钢铁、机械、零件,工业设计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真正的工业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到飞机、轮船、汽车、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小到邮票、口红、标志和可乐瓶子,都可以称之为工业设计的产品。简而言之,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
工业设计通过卓越的设计,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这些设计不仅改善了我们的日常习惯,也得到了市场实施机构的广泛肯定。将一个个“金点子”融入到工业设计中,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带橡皮擦的铅笔,将橡皮与铅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时的卖点,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1956年以前,铅笔和橡皮的功能是分离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将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叠加。
当传统的中国绣花针只有圆孔时,穿针引线是个麻烦细致的活。椭圆形的日式绣花针,改变了传统绣花针的孔状,让穿针引线变得更加轻松,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度垄断国内市场。
如今,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产品竞争的核心之一。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工业设计,挖掘和吸引工业设计人才。将无限的创意注入卓越的设计,从而产生市场价值。
可口可乐的玻璃瓶瓶身设计美观,使用非常安全,不易滑落。其瓶身拥有黄金分割比例,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瓶子的中段丰硕,如同少女的臀部,而瓶身的中下部是扭纹型的,犹如少女所穿的条纹裙子。
工业设计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工业设计能够在技术领域提供生产方案;在美学领域,满足消费者心理情感,从而提升产品的魅力价值。
这三家企业产品的设计风格深受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Less but Better”设计理念的影响。
简单直观的设计不仅是让人对产品的架构有清晰的认识,也搭建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给人们传达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深沉而不沉重的感觉。
以iphone为例,它凭借精良的极简主义设计驰名世界。新产品一经上市,就会迎来业内的纷纷效仿。同样是手机,它与其他品牌的价格相差很大,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同时,工业设计是许多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英国、芬兰为例的大量国家为加速该产业的发展,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且投入大量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
工业设计作为我国战略新兴服务产业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以江苏、浙江为例的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工业设计专项规划。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是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借以形成了工业设计11大发展趋势。
即观念绿色低碳化、机电产品智能化、智能产品生命化、全球产品物联化、设计程式扁平化、奢华低调理性化、适应民生低价化、求同存异高效化、老龄产品多元化、设计能力综艺化以及设计伦理法制化。
2009年年初,百事旗下的果汁品牌Tropicana改变了“伸出吸管的橙子”的包装,将图案换成了和其他鲜榨果汁的包装很相似的设计——一个装满橙汁的玻璃杯,失去了原有的辨识度。
这一包装一经推出,立马哗然一片。许多纯果乐忠实顾客纷纷发邮件、打电话抱怨这一改变。之后其销量锐减 20%、损失了3300万美元。
因为没能协调好设计方、制造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Tropicana以惨重的代价收尾,最终不得不换回原包装。
在业界被评为十佳工业设计公司的A公司PG电子官方App下载,以工业设计全产业链为核心。该公司建立的长期良好合作的产业链,能使企业从产品研发的源头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产品的价值和品质不断提升。
A公司善于运用换位思考的设计方法,让设计师、用户、客户、供应商等相关人员参与产品的创意研发。通过换位思考和不同角色间的转换讨论的方式,将不同人的想法进行整理和归纳,贯穿于产品的创造中。
企业需要整合设计方、制造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挖掘吸引更多的工业设计人才能助力工业设计的发展。制造方则应加强与设计方之间的沟通,做设计,去开模,去生产更多的原创性产品。而由市场方提供的消费者数据分析,则可以帮助设计和制造实现价值提升,降低创新风险。
将研发-设计-渠道-零售-消费者的产业链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让设计方、制造方甚至是消费者都参与到产品创造的过程中,各方一起从需求端工作起。将产品做到极致,满足目标消费群体。这个过程使产业链前后端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关系,能促进优质资源匹配。
根据市场需求分析数据来进行产品工业设计的产品,才能更好打开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设计和与制造业共创合作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命脉。
以产品创新设计为源动力,凭借市场本地化的调研与营销能力,从产品创新工业设计起步,填补国内中小型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及营销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的空白,可为“中国创造”搭建国际化桥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